費東斌出席2023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
——創新驅動綠色智能 助力世界鐵路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9月25日至26日,以“可持續交通:攜手合作助力全球發展”為主題的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在北京舉行,國家鐵路局局長費東斌出席論壇開幕式及全體會議,并在主題為“創新驅動——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擁抱全球智慧交通美好未來”的論壇第三場主題會議和“數字軌道交通、綠色智能發展”邊會上致辭。

費東斌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中國鐵路積極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鐵路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鐵路能耗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降低,數字技術與鐵路業務融合發展水平加快提升,智能鐵路技術體系、數據體系和標準體系初步構建,正跨步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近年來,中國鐵路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鐵路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營業里程從2012年的9.8萬公里增長到2022年的15.5萬公里,其中高鐵從0.9萬公里增長到4.2萬公里,電化率從52.3%提高到73.8%,基本建成了布局合理、覆蓋廣泛、層次分明、配置高效、國際聯通的鐵路網絡,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運營管理技術體系,大幅提升了鐵路運輸供給能力、服務品質和安全水平,為世界軌道交通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發揮綠色運輸優勢,加快新能源鐵路裝備研發和推廣應用。2022年,鐵路客、貨運周轉量分別占全社會營業性客、貨運周轉量的50.9%、15.9%,體現了在低碳出行、綠色物流中的強大擔當。
中國高鐵已成為享譽世界的“國家名片”。中國鐵路秉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理念,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原則,深化與各國在鐵路領域的合作,為聯通世界、溝通文明、引領發展、促進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相繼開通,亞吉鐵路、蒙內鐵路、匈塞鐵路貝諾段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產,中國鐵路技術裝備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7萬列、通達歐洲25個國家217座城市,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西部陸海新通道,目的地已拓展至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3個港口,促進了鐵路沿線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鐵路力量。
費東斌表示,中國將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為目標,加強與各國在知識分享、技術轉移等方面的務實合作,向世界分享“中國創新”帶來的效率、效益與便利。在推進全球可持續交通體系建設中,貢獻“中國智慧”,共同構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