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116美女写真成人午夜视频,欧美成人aa视频免费观看

圖片信息

首頁 > 新聞資訊 > 圖片視頻 > 圖片信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斷提升公益性“慢火車”開行質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斷提升公益性“慢火車”開行質量

發布時間:2024-03-21 來源:國家鐵路局
分享:
字號:TT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一系列方針政策的繼承和發展,是億萬農民的殷切期盼。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導激勵廣大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公益性“慢火車”,是鐵路部門依托既有普速鐵路,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和交通不便的老少邊地區開行的列車,具有票價低、停站多等特點,是鐵路行業助力廣大群眾“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今年召開的全國鐵路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指出,鐵路要服務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高質量開好“慢火車”,改善偏遠地區鐵路沿線站車設施條件,服務沿線群眾生產生活。目前,在全國各地,仍有81對公益性“慢火車”不間斷地穿行,幾十年來票價不漲,被沿途群眾譽為“幸福慢車”。
  近年來,鐵路部門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不斷優化公益性“慢火車”開行范圍,在列車停站、停點、編組等方面統籌兼顧,更好地滿足旅客出行需求,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以鐵路促振興的新路子。
貴州六盤水:慢火車拉來“幸福甜”
  貴州省六盤水市營盤苗族彝族白族鄉位于北盤江南岸、水紅鐵路沿線,在十里之地擁有茅草坪、渡船寨、三家寨三個火車站,形成“一鄉十里三站”的獨特景觀。水紅鐵路沿線盛產甘蔗、脆桃、獼猴桃、楊梅等農產品,依托三個火車站和兩趟慢火車,茅草坪、渡船寨、三家寨打通了特色農產品和旅游產業鏈,使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發展,實現了群眾的致富夢。
  茅草坪站位于北盤江沿岸,周邊長有漫山遍野的茅草,以前很多民房用茅草做頂,茅草坪村因此得名。茅草坪站所在的水紅鐵路橫跨北盤江大峽谷,穿越烏蒙山脈,沿途風光壯麗、景色秀美,村里的甘蔗遠近聞名。村民們靠每天開行的“慢火車”,將自家種植的農副產品拉到附近鄉鎮市場上售賣。“慢火車”的開行,便利了村民的出行,也增加了他們的經濟收入,很多致富蔗農都建了新房,當初的茅草房已變成村里的特色標識。
  蔗農李進賢今年種植了15畝甘蔗,談到變化,他印象很深。“不通火車那會兒,1斤甘蔗才賣2毛錢。現在火車通了,甘蔗好賣了,1斤能賣一塊五到兩塊錢。”紅皮甜心的營盤甘蔗成了搶手貨,電商直銷也讓李進賢等村民在直播帶貨中嘗到甜頭,李進賢“甘蔗大王”的稱號在茅草坪村流傳開來。
  進入新時代,水紅鐵路、水盤高速公路、滬昆高鐵在營盤這片熱土上互聯互通,驅動鄉村建設迭代升級,繪就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慢火車”讓沿線百姓享受著鐵路帶來的民生紅利,為沿線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也為當地百姓拉來了“幸福甜”。
河北承德:“大筐隊”的致富路
  在河北承德山村,有一支坐火車進城賣水果的隊伍,火車上,他們通常帶著幾十乃至上百斤的大筐水果,也因此被當地鄉親和列車員稱為“大筐隊”,這支隊伍伴隨著6433次列車開行持續多年。從興隆縣至承德,這趟列車途經12個車站,其中南灣子、新杖子、西大廟、上板城等地,是承德水果蔬菜的主產區,也是“大筐隊”上車的主要站點。每到夏秋豐收期,“大筐隊”坐火車進城就到了高峰期,一趟車上的果農能達到上百人,應季水果賣完接著賣存儲水果,火車上的“大筐隊”一年四季不間斷。
  葦子峪村的孫秀榮,是“大筐隊”的一員,自從嫁到葦子峪村就和丈夫王敏一起種果樹。每天早上,孫秀榮會帶著一大筐國光蘋果、酸梨、黃元帥等自產水果,乘坐火車進城售賣,兩口子以此養大了一雙兒女,現在靠種果樹、進城賣蘋果,繼續供養孫子。孫秀榮家這片山坡上,大概有30多戶村民,全部種果樹,主要的銷售渠道就是這趟6433次列車。列車不但是孫秀榮一家人離不開的出行交通工具,也是“大筐隊”離不開的“親密伙伴”。這趟列車的乘客有一半都是周邊村里的“大筐隊”。
  在承德站,像6433次列車一樣的公益慢火車共有4對。這些公益慢火車票價親民,為沿途老百姓出售農產品、進城打工、進城辦事等出行提供了便利,有效助力了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
“求學車”“致富車”承載起鄉村的希望
  在甘肅,7509/7510次列車如同戈壁灘上的移動“驛站”,運行在蘭州與干塘間。列車途經的小站大多地處偏遠的戈壁灘,沒有大城市那樣便捷的物流,有些站方圓幾十公里都罕見人煙,交通極為不便。而這趟列車就成了一匹運輸“鐵馬”,準時準點往來于各站間,成了沿線居民的趕集車、便民車,234公里車程鋪就了戈壁灘上的扶貧路,托起了沿途人民的美好夢想。在四川,穿梭于大涼山的5633/5634次列車,全程376公里,停靠27個站,票價最低2元、最高26.5元,幾十年不變,是沿線群眾的“公交車”,更是“致富車”“趕集車”“求學車”。香椿、櫻桃、核桃、花椒……通過這趟列車,老鄉將自家種植的農作物、飼養的家禽家畜、采摘的土特產帶到縣城里出售;火車上專門為學生定制改造的學習車廂,見證著大山里的孩子們求學圓夢、改變人生的孜孜追求。
  2023年7月1日起施行的《鐵路運輸服務質量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鐵路運輸企業應當因地制宜改善設施設備條件,優化旅客列車開行方案,豐富服務舉措,開好公益性“慢火車”,服務好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旅客。近年來,各地鐵路部門優化服務舉措、延伸服務功能,“列車集市”“移動自習室”“列車招聘會”等多種活動在公益性“慢火車”上開展,沿途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回顧過去,“慢火車”幾十年如一日,承載著幸福與期望奔向遠方;新時代新征程,鐵路部門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推動提升公益性“慢火車”開行質量,為鄉村振興貢獻鐵路力量,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保障。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