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規范》(簡稱《規范》),自2020年6月1日正式實施。原鐵道部發布《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土建部分)》(鐵建設〔2007〕108號)和《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四電部分)》(鐵建設〔2009〕126號)(簡稱《指南》)同時廢止 。國家鐵路局有關專家就相關問題做了專家解讀。
一、國家鐵路局出臺《規范》的背景是什么?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我國鐵路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至2019年年底,中國鐵路營業歷程達到13.9萬公里,其中高鐵3.5萬公里。原鐵道部發布的《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指南》在鐵路大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總結原《指南》使用經驗的基礎上,對原《指南》進行修訂完善,轉化并出臺《規范》,更好地滿足我國鐵路高質量發展要求。
我國鐵路建設項目立項決策和勘察設計等前期階段,主要依據鐵路行業造價標準進行估算、概算和預算的編制,施工階段依托工程量清單平臺進行施工結算。《規范》是連接設計前期與市場交易期的橋梁,為鐵路建設搭建了一個公平交易的平臺,前期后期有機銜接。通過明確工程量清單的綜合單價構成和工程界面劃分,進一步明晰子目工程(工作)內容,使鐵路建設市場承發包雙方準確界定所應承擔的風險,這對鐵路工程建設全過程管理十分重要。
鐵路工程專業多、設計深度有差異。《規范》對原《指南》的清單子目、計量單位、工程量計算規則等內容,按照突出重點、體現價值、粗細適中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調整。刪除了不適用的子目,補充完善了大量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四新”內容,進一步提高了適用性。
二、《規范》在鐵路工程造價標準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鐵路工程造價標準體系由辦法規則、費用定額、專業定額和價格信息組成,《規范》屬于辦法規則類標準,統一了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編制原則和方法,是鐵路工程承發包雙方工程量清單編制的基本依據。
多年來,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在合理確定與有效控制鐵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規范鐵路建設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也可以說,中國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在工程前期,依據鐵路工程造價標準,編制預可研、可研和設計階段的投資預估算、估算和設計概預算,經審查確定投資規模;在工程交易期,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承發包價格,施工單位根據自身的施工能力、管理水平、經營理念等自主報價,充分體現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工程施工期,依據施工合同,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按已完工程量驗工計價,并按施工合同約定進行價款調整。《規范》緊密圍繞建立公平、公正鐵路建設市場環境的需求,明確了工程量清單的綜合單價構成和工程界面劃分,進一步明晰子目工程(工作)內容,有利于鐵路建設市場承發包雙方在工程交易期和工程施工期準確界定所應承擔的風險,維護鐵路市場秩序。
三、本次《規范》修訂有哪些突出特點?
《規范》與《指南》相比較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更加全面。補充完善了工程量清單計量規則表,根據鐵路工程發展需要新增災害監測和旅客站房2節。首次將旅客站房部分納入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增加了取棄土場處理、綠色防護、生態護坡、降噪聲工程、隔聲窗、污水處理站、人行天橋、立交橋綜合排水、便橋、纜索吊、利用隧道棄方等缺失清單子目。增加了營業線施工配合費、加強超前地質預報費用等計列說明
二是公平公正。將工程量清單編制分為招標工程量清單編制和已標價工程量清單編制,招標工程量清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由招標人負責,明確綜合單價組成和內涵,明確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調整由合同約定,體現責任對等、風險共擔原則。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進一步優化清單子目設置,協調清單子目深細度,既滿足現場實際計量計價要求,又兼顧鐵路建設管理的實際狀況。
三是規則明確。對工程量清單格式進行了統一規定。規定了招標、投標兩個階段使用的20種表樣及填寫要求,并分別對其進行冠號。針對站后專業子目劃分特征過多、子目層級不統一等問題,對站后專業子目的深細度進行了統籌優化。針對工程界面劃分不明晰、清單實施過程中易出現糾紛等問題,進一步明確了工程界面劃分。
四是推陳出新。體現新型橋梁施工技術,補充箱梁支架、箱梁移動模架、箱梁移動支架、懸索橋條目。根據橋梁施工技術發展需求,對墩臺子目按墩高重新分類。對于目前已普遍使用的新式門型墩進行子目細分。推廣運用大型機械化設備,補充了大型機械安拆與調試子目。根據新技術新標準及智能化管控要求,增加了隧道TBM、盾構法施工,CPIII測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機電設備監控系統,六氟化硫監測報警系統,電力系統直采直送、車輛5T及車號自動識別設備等清單子目。
五是簡潔適用。優化清單子目編碼規則,減少編碼位數,清單編制更加方便簡潔。針對旅客站房專業的特殊性,增加了旅客站房綜合單價組成及旅客站房未編碼子目可根據項目所在地具體情況調整的規定。解決了現場糾紛較大的問題,例如,將現場爭議較大的土石方增運費納入土石方開挖子目,并明確各子目運輸起訖點,計量計價更為簡潔明晰;對市場爭議較大的隧道超挖和預留變形量回填問題,單獨設置清單子目并明確規定了計量原則;對西南山區反映突出的汽車運輸便道類別劃分問題,根據便道修建復雜程度進行細分。
四、《規范》的編制如何體現各方訴求?
編制前開展了廣泛的調查研究,通過現場走訪、研討會、問卷等形式,收集建設、設計、施工各方意見數百條,通過文獻分析、對比研究、專家論證等方式對意見進行了歸類整理,相關內容納入規范。編制過程中,充分征求了參建各方的意見,共征集45家單位千余條意見,在處理征求意見的過程中組織召開了數次討論會及統稿會,最終采納意見570條,充分聽取和考慮了各方的訴求。
五、在建立公平、公正鐵路建設市場環境方面,《規范》作了哪些規定?
為營造公平、公正鐵路建設市場環境,《規范》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區分招標工程量清單和已標價工程量清單,招標人和投標人分別對招標工程量清單和已標價工程量清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體現責任對等、風險共擔原則。
二是補充完善“術語”章節,明確“暫列金額”“材料費”“價外運雜費”“填料費”“一定范圍內風險費用”等概念具體內涵,避免雙方對清單的理解出現偏差。
三是在滿足現場實際計量計價要求、方便工程建設管理的基礎上,優化清單子目設置,明確工程界面劃分,著力減少合同糾紛。
六、《規范》在哪些方面體現了國家最新環保要求?
《規范》提倡更新理念,推進綠色節能環保。為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用地效率,體現環保、集約、節能等建設管理要求,增加了臨時場站租用土地、青苗補償、復墾綠化、取棄土場處理、環保工程、綠色防護、生態護坡、垃圾清運、降噪聲工程、隔聲窗、污水處理站等清單子目,通過清單將生態修復、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的理念貫穿于工程實施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