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人工費單價動態調整機制(試行)》等19項鐵路工程造價標準,自2025年1月1日起實施。
新標準實施后,將進一步推動鐵路總體造價水平回歸市場平均水平;將實現鐵路工程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全部與市場接軌,完善工程造價市場化形成機制,有力支撐鐵路工程建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國家鐵路局有關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一、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包括哪些內容?
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作為行業性全國統一標準,是鐵路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對鐵路工程建設項目進行宏觀決策和投資控制的重要基礎,是編制鐵路工程建設項目投資(預)估算和設計概(預)算的重要依據。
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包括辦法規則、專業定額、費用標準和價格信息四部分。
辦法規則,規定了鐵路工程投資(預)估算和設計概(預)算編制應遵循的程序和規則,明確了投資(預)估算和設計概(預)算編制的依據和方法,主要包括《鐵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預估算編制辦法》、《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和《鐵路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專業定額,反映完成一定計量單位的專業工程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機具臺班數量等,主要包括路基、橋涵、隧道、軌道、通信、信號、信息、電力、電力牽引供電、房屋、給排水、機務車輛機械、站場十三個專業的概(估)算、預算定額,以及涵蓋鋼筋、混凝土、模板等內容的鐵路工程基本定額。
費用定額,明確了鐵路工程投資(預)估算和設計概(預)算編制各項費用的計取費率及人工、材料和施工機具臺班的價格,主要包括《鐵路基本建設工程投資估算預估算費用定額》、《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費用定額》、《鐵路工程材料基期價格》和《鐵路工程施工機具臺班費用定額》等,是計算定額直接費及其他各項費用的依據。
價格信息,由工程造價管理機構收集、整理、分析,并按季度發布的鐵路工程主要材料價格信息,以及按年度發布的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人工費單價調整指數。
此次發布的19項鐵路工程造價標準,涵蓋辦法規則、專業定額、費用標準三種類型。
二、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全面修訂的意義與作用是什么?
近年來,我國鐵路建設高速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完成鐵路建設投資4萬億元,2023年完成鐵路建設投資7645億元。今后一個時期,鐵路由全面建設向突出區域路網建設轉變,我國鐵路建設投資規模仍處于高位,需要充分發揮鐵路工程造價標準在鐵路工程建設投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現行造價標準實施以來,隨著國家工程建設相關新的政策法規的實施,鐵路建設技術標準的不斷完善,鐵路建設管理水平、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鐵路建設市場化改革也不斷深入,對造價標準的科學性、合理性、適用性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修訂完善現行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以適應鐵路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本次修訂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修訂工作由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鐵路局規劃與標準研究院和近20家鐵路設計、施工企業承擔,歷時7年完成。根據鐵路建設實際情況和技術發展水平,基于大量現場調研、定額測定、研究分析、水平測算,在廣泛征求意見后,經專家評審和國家鐵路局技術委員會審議,全面系統地修訂發布了《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等19項造價標準。
新標準更加符合市場經濟和鐵路投融資改革的發展實際,是落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重要體現,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要求。
三、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修訂遵循了什么基本原則?
本次鐵路工程造價標準的修訂遵循了依法合規、科學合理、問題導向、系統完整、簡明適用的原則。
一是依法合規。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執行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規范及管理規定。
二是科學合理。深入調研、測定、分析、論證,建立相關費用模型并實際驗證,費用水平和定額消耗客觀反映工程實際,體現工程建設的平均勞動生產率。
三是問題導向。針對現行造價標準與當前鐵路建設市場實際不適應的方面重點研究修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主要矛盾。
四是系統完整。統籌把握好造價標準中各組成部分、各要素信息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項目測算分析,科學確定造價標準的整體水平。
五是簡明適用。總結吸納現行造價標準的應用經驗,修訂完善造價標準結構,優化費用計算方法,定額項目劃分簡明適用、可操作性強。
四、新版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主要貫徹了哪些國家政策?
一是國家勞動保障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13號)。
二是國家安全生產方面的政策。主要包括:《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財資〔2022〕136號)。
三是國家稅制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關于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 海關總署公告2019年第39號)。
四是國家其他有關政策。主要包括:《濕地恢復費繳納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稅〔2024〕15號)、《自然資源部關于規范臨時用地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規〔2021〕2號)、《關于深化鐵路貨運價格市場化改革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7〕2163號)。
五、新版鐵路工程造價標準有什么特點?
新版《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編制辦法》和《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費用定額》首次作為強制性行業標準發布,《鐵路工程材料基期價格》和《鐵路工程施工機具臺班費用定額》和其余14項專業預算定額將以推薦性行業標準發布,預計提升鐵路工程造價總體水平約6.7%。新修訂鐵路工程造價標準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貼近市場。本次修訂實現了工料機要素價格的市場化調整,包括首次建立人工費單價動態調整機制,主動響應勞務市場變化,以及新增主材品類1893項,進一步放開材料價格。另外,還結合實際適當調增施工企業管理費、利潤、施工監理費和技術復雜工程設計費等費用標準。
二是以人為本。全面落實國家關于勞動保障的政策和法規,結合鐵路建設市場實際,提高綜合工費標準40%左右,并建立人工費單價動態調整機制,維護鐵路建設工人勞動權益。
三是反映實際。以現場測定數據為基礎,通過科學測算確定費用定額,基于統計分析確定定額消耗,客觀反映鐵路工程施工組織狀況、建設效率和費用水平。
四是結構合理。優化了概算單元,實現了完全價稅分離費用組成,定額組成結構更趨合理。其中,預算定額子目由15046條減至13657條,減少10%左右。
五是適用性強。全面納入了《國家鐵路局關于鐵路工程投資估算預估算 設計概(預)算執行〈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等十余項費用標準文件的相關要求,調整人工費組成內容與勞務市場口徑一致,補充了“四新技術”等相關預算定額,刪減了已禁止或淘汰的施工工藝預算定額,補充了適用于西部艱險山區的相關費用標準,修訂了施工措施費、間接費等標準內容,滿足了高速、城際、客貨共線、重載等鐵路建設的需要。
六、新版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修訂了哪些主要內容?
鐵路工程造價標準的修訂,主要包括編制辦法、預算定額、費用定額三部分。
(一)編制辦法,主要做了以下修訂:
一是優化了概(預)算單元劃分原則,修訂了總概(預)算編制范圍、單項概(預)算的編制深度、編制內容及單元等;
二是修訂了概(預)算的費用章節劃分、費用種類、費用項目組成及單項概(預)算計算程序;
三是修訂了綜合工費和間接費的組成內容,工程用水、電單價的相關規定調整到材料費和價差調整有關規定中,刪除了設備費關于基期和編制期區分的規定;
四是修訂了行車干擾施工增加費的計費范圍和費用內容,修訂了營業線封鎖施工增加費的費用定義;
五是修訂了其他費的組成內容,將增值稅單列成章;
六是調整了設計概(預)算編制章節表結構,強化與相關技術標準和現場標準化管理的匹配性。
(二)預算定額,包括路基、橋涵、隧道、軌道、通信、信號、信息、電力、電力牽引供電、房屋、給排水、機務車輛機械、站場等13個專業預算定額及基本定額。預算定額主要做了以下修訂:
一是緊密結合鐵路施工現場測定成果及綜合工費標準的結構化調整,合理確定了各專業預算定額的人工、材料、施工機具消耗量,隧道工程人工每工日工作時間標準由7小時/工日調整為8小時/工日。
二是納入“四新技術”定額內容,體現“四個支撐手段”的要求。例如,路基工程增加了φ50cm旋噴樁、振動沉樁、錘擊沉樁、螺桿樁、現澆混凝土薄壁筒樁、重型碾壓、樁板結構等子目;橋涵工程增加了基坑鋼板樁支護、運架一體機運架箱梁、梁體水平轉體、鋼管拱外包混凝土及鋼筋、鋼管拱梁面拼裝及豎向轉體等子目;隧道工程增加了掘進機法隧道、盾構法隧道等章節,礦山法隧道納入了大型機械鉆爆法施工內容,礦山法隧道增加了三臺階開挖工法、分部開挖工法以及銑挖法等機械破碎工法,調整了“通風及管線路”表現形式,碘鎢燈、高壓鈉燈等用LED燈具替代;軌道工程增加了無砟軌道鋪軌機安拆與調試,軌道扣件散布、預安裝及涂油,無砟軌道道岔預打磨12號道岔、無縫線路凍結接頭、應力放散與鎖定42號道岔、有砟軌道更換精調件等子目;四電工程增加了與細部設計工藝質量標準相配套的光纜掏纖接續、地區光中繼段測試、長途電纜測試、橋梁伸縮縫光纜防護、射頻同軸電纜、電纜一次成端、過橋復合材料(SMC)電纜槽防護、角鋼塔組立、35kV單芯電力電纜敷設、電氣火災監控系統、機動車出入口控制系統和災害監測系統、2mm和2.5mm厚度橋架類安裝、WDZN類電纜和GYTAH58類光纜敷設、防病毒服務器、加密機、漏洞掃描設備安裝等定額子目;房屋工程增加了機械石方、電動提升式吊籃腳手架、硬泡聚氨酯板保溫、樓面減震隔聲、電子鎖、擋煙垂壁、室內鋼塑復合管等子目,砌筑和抹灰工程改為按干混砂漿編制;給水排水工程增加了鋼筋混凝土水池內襯304不銹鋼板、平衡罐安裝、水泥漿置換觸變泥漿等子目;機務車輛機械工程增加了高鐵動車組高級修程、探測站設備、大型養路機械檢修設備、焊軌基地專用設備和汽車裝卸平臺等子目;基本定額增加了塑料模板、人力運輸、雙輪車運輸、小型運輸車運輸等子目,鋼筋制作定額改為按照數控設備制作工藝編制,機制砂石定額改為按照聯合機組生產工藝編制。
三是淘汰了技術陳舊、工藝落后的定額內容,例如:人工松土、混凝土方樁、管樁預制,130t架橋機架設T梁,跨墩龍門吊機吊裝12、16、20mT形梁,CRTS I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爆破開挖電纜溝、敷設200對以上地區電纜、架設架空地區電纜、架設墻壁地區電纜、穿放樓內暗管電纜、扼流變壓器箱基礎、預制電纜槽、交流軌道電路、25周相敏軌道電路、微機配線電纜、接向通信通道尾纖、半自動閉塞、組合架(車站、駝峰電氣集中)、WDZ類電纜、GYZTA類光纜、人工挖孔樁、人工鑿石、木門窗制作、煙囪、水塔、開水爐、水泥類接口排水管、消火給水兩用栓、燃煤鍋爐等子目,自拌砂漿/混凝土工藝,竹(木)腳手架、手動吊籃等等子目,基本定額中刪除了卵石配合比、C30及以上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三)費用定額,包括《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費用定額》、《鐵路工程材料基期價格》、《鐵路工程施工機具臺班費用定額》。費用定額主要做了以下修訂:
一是提高了工費標準,調增了高原地區工資補貼,規定了編制期工費單價的調整方法,明確了五險一金的比例及調整方法。
二是增加了管材、種植土、黏土、膨潤土、礦渣粉、砌塊、防沙網、主被動防護網、網片鋼筋、掛籃、基礎螺栓、球鉸、混凝土槽(板)、卡盤、拉線盤、接觸網支撐及零件、注漿錨桿、聲屏障、錨具、波紋管、橋梁伸縮縫、鐵件、接頭夾板、絕緣夾板、橡膠墊板、錨固板、鋼軌伸縮調節器、絕緣接頭、焊接材料、混凝土外加劑、止水帶、TBM(盾構)刀具、石板、巖板、裝飾材料、變壓器、互感器、斷路器、繼電器、信號機構、點燈單元、道口信號、電碼化發送設備及柜箱盒、計算機聯鎖設備及柜箱盒、防雷設備及柜箱盒、轉轍機及安裝裝置、轉轍機外鎖閉裝置、軌道電路室外器材、隔離開關、汽柴油等采用調查價格材料的品類。
三是刪除了施工機具折舊費調差系數。
四是修訂了工程用水基期單價、工程用電單價計算方法、裝卸費單價、施工措施費地區劃分與費率、風沙地區施工增加費費率、高原地區施工增加費費率與注解、原始森林地區施工增加費費率、行車干擾施工定額增加幅度、營業線封鎖施工定額增加幅度、鐵路便線養護費定額、汽車運輸便道養護費定額、間接費工程類別與費率、建設單位印花稅及其他稅費費率、施工監理費費率、設計費費率、其他咨詢服務費費率、營業線施工配合費費率、安全生產費費率、利用外資有關費用計費方法。
五是增加了聯調聯試等有關費用、第三方監測費、高原高寒地區鐵路工程健康保障費、生活物資運輸補貼、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費的計費方法。
六是將稅金調整為增值稅,明確了增值稅的計列方案。
七是優化了主要材料品類,增加了接觸網支撐及零件、裝飾材料、轉轍機及安裝裝置、軌道電路室外器材、混凝土外加劑、注漿錨桿、止水帶、球鉸、TBM(盾構)刀具等主要材料,刪除了32.5級水泥、聚氯乙烯給水管、碘鎢燈、素枕、部分型號電纜等材料。
八是優化施工機具臺班章節結構,增加“天然氣”燃料類別,增加混凝土箱梁運架一體機、隧道掘進機、盾構機、道岔打磨車、水磨鉆機、PON光功率計等施工機具,刪除II型雙塊式軌枕有關機械。
九是針對鐵路建設工程材料和施工機具臺班的不斷更新,統計分析價格波動變化情況,科學測算并更新材料和施工機具臺班基期價格,客觀反映基期范圍內的市場價格。
七、《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人工費單價動態調整機制(試行)》的起草背景是什么?包括哪些內容?有何特點?
近年來,國家鐵路局密切關注鐵路建設市場勞務工資變化情況,于2021年4月發布《國家鐵路局關于調增鐵路工程造價標準編制期綜合工費單價的通知》(國鐵科法〔2021〕15號),調增編制期人工費單價,并提出立項研究及時響應市場變化的人工費動態調整機制。
為進一步完善造價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維護鐵路建設工人勞動權益,保障鐵路建設市場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經過立項研究、專家研討、現場調研、建模分析、征求意見、專家評審等工作,形成了《鐵路工程造價標準人工費單價動態調整機制(試行)》,與《鐵路基本建設工程設計概(預)算費用定額》配套使用。主要內容包括發布內容、適用范圍、調整方法、測算模型、發布周期五個方面。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面調整人工費內涵,與市場勞務工資口徑一致。人工費內涵調整涉及到整個概(預)算編制體系,通過行業調研、專家研討,調整人工費內涵,使得人工費內涵口徑與勞務市場基本一致,更貼近實際工資,具備了動態調整的基礎。
二是辨析影響因素,多維度確定人工費單價調整指數。人工費單價影響因素種類繁多,各類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數據來源的權威性和可持續性均需逐一驗證。根據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關性大小,最終確定了國家、地方、企業等多維度的影響因素及其權重大小。
三是構建人工費單價調整指數測算模型,兼顧地區差異和特殊施工環境的影響。人工費單價動態調整指數模型中,最低工資標準變化幅度是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建筑業農民工平均工資變化幅度綜合了地區經濟差異;施工企業勞務費用變化幅度包含高原地區、艱苦邊遠地區、特殊施工環境等影響因素的綜合變化幅度。
四是打破傳統,由被動調整變為主動調整。人工費動態調整機制研究意義重大,影響廣泛,通過全面征求鐵路行業參建各方意見,首次建立人工費動態管理長效機制,由國家鐵路局每年發布一次人工費單價調整指數,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完善了工程造價市場化形成機制,實現了鐵路工程造價標準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
|
用微信“掃一掃”,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
即可將網頁分享給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